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这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理念,也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矢志不渝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为民情怀、恪尽为民之责,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统筹谋划全面深化改革。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价值取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作为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决定其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了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执政理念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必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其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与价值取向。回望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不懈为人民谋福祉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历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统一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依据,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价值引导上,处处体现着“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制度规划上,将以人民为中心始终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中。在政策举措上,把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原则与指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为人民谋利,为人民解忧,使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判断标准
改革开放46年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既是其中的参与者、推动者,更是见证者。作为改革发展成果的创造主体,人民也理所当然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金石,是衡量改革得失的判断标准。只有人民在共享改革成果中能够增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会进一步催生改革的内生动力。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马克思指出:“人民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改革是利益调整再分配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利益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群众对政府及其制定政策的认同程度,进而影响改革推进效果。因此,必须分析研究分配领域改革政策运行状况、规律及其影响,否则将会影响现有的利益格局,不仅会引发部分人的焦虑与不安,甚至还会危及社会安定团结。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我们更要深化“人民共享”的理念,形成人民所认同、所拥护的改革理论与方法,使之成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并在群众普遍关切的重点领域发力。比如,通过城乡融合实现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通过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开拓人人享有社会公平正义新境界;通过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提升人民对生态环保品质的要求,等等。实践证明,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被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全面深化改革才有更坚实的基础、最根本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已经成为改革能否顺利地向纵深推进的关键因素。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始终贯穿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步伐,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切实把为民惠民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做到富裕一方百姓、造福一方乡亲。同时多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统筹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真正把政绩留在老百姓的口碑中。
以改革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民心声是改革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多做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的事,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托幼、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从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要坚决改革原有制度中的一些弊端,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和共享发展的理念,逐步消除地区、城乡和收入三大差距,坚决破除结构性不平等因素,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尤其是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世界各国在投资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与世界各国共建共享的发展中走向共同富裕。
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责任与担当。要提高政治站位,着力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敢担当善作为,着力推动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要通过规范责任倒逼工作作风改变,同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为实干型干部保驾护航。创造性地执行政策,既要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也要真正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抓落实。
(执笔人:魏向前)
责任编辑:何青芳